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再保险共同体(下称“共同体”)是保险业服务“一带一路”的重大机制创新。
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(原银保监会)同意,共同体于 2020 年 7 月 28 日正式成立。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,截至 2023 年 9 月,共同体共有成员公司 23 家。
填补国内稳定承保能力、自主定价能力空白
作为共同体的主席单位中再集团表示,共同体成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聚焦“走出去”企业海外风险管理亟需但国内技术相对薄弱、缺乏承保能力支持的特殊风险险种,聚集行业力量,补齐保障短板。
据介绍,共同体成立前,国内保险业在含 DSU 的工程险、含 DSU 的货运险、政治暴力险、恐怖主义险四个特殊险种领域,技术力量储备十分薄弱且承保能力十分有限,国内公司只能小份额跟随、甚至无法参与到对此类项目的保障中,极大限制了国内保险业对中国海外利益保障作用的发挥。共同体成立后,直冲痛点,主攻难点,率先将含 DSU 工程险、含 DSU 货运险、政治暴力险、恐怖主义险纳入经营范围,为以上四个险种提供了稳定、可靠的承保能力支持,有效扭转了特殊风险保障过度依赖离岸保险市场的局面,填补国内市场空白。
自 2020 年 11 月正式运营 2023 年上半年,共同体共承保“一带一路”项目 74 个,保障境外总资产 570 亿元人民币。在当前国际市场承保能力逐渐收紧的背景下,在稳定市场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共同体致力于持续培育核心竞争力,从无到有建立政治暴力险/ 恐怖主义险自主定价能力,树立国际首席地位。共同体成立后短期内,就针对政治暴力险/恐怖主义险进行了风险曲线和定价工具的开发,形成了自主定价能力。后续持续提升技术实力,修正核保指引、推出政治暴力险营业中断责任中文保单、开发共同体标准条款等。
自共同体正式运行至 2023 年上半年,共同体共承保 48 个政治暴力险项目, 在其中 30 个项目中担任首席并提供保险方案,首席率超 60%。在部分项目中,共同体报价得到了国际再保人的认可和跟随,持续巩固市场首席地位。
多领域推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
不仅如此,为进一步提升国内保险业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整体能力,充分发挥保险业风险减量、风险管理优势,共同体多领域推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,为行业持续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积蓄发展动能。
例如,首创卫星遥感观测指标体系,科技赋能“一带一路”项目风险减量。据介绍,共同体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赋能中国海外利益风险减量,首创包含9 个一级观测指标、42 个二级观测指标的政治暴力险、含 DSU工程险的卫星遥感观测指标体系,为中国海外利益项目提供创新风险减量方案,并引领国际承保能力为“一带一路” 重要项目提供保险支持。
中再集团表示,该卫星遥感风险减量服务方案可以有效解决 “一带一路”项目保险人在风险查勘、承保定价、理赔定损以及客服服务的痛点难点,帮助投资人完善尽职调查、进度监测、经营监测以及 ESG 监测,协助投保人做好有关自然灾害、地质沉降位移、环境污染等风险的观测和减量。该服务方案已成功落地,在某地发生骚乱、国际政治暴力风险保险承保能力紧缺的情况下,共同体依据卫星远程查勘结果,率先释放全部政治暴力险承保能力并出具专业风险建议书,有效带动国际承保能力在超赔层对该项目进行支持, 确保了该项目顺利开工,展现了共同体在风险管理领域的技术能力、 创新能力。
再如,业务数据是开展中国海外利益保险业务的必要基础,形成统一的中国海外利益业务数据标准,有助于对中国海外利益保险业务进行监管、风险管理以及推进业务发展。共同体根据金融监管总局(原银保监会)工作部署, 形成中国海外利益保险业务数据统计标准政策建议,并受金融监管总局(原银保监会)财险部委托,先期在共同体范围内推广进行数据统计。为高效开展数据统计工作,共同体受财险部委托,配套开发数据报送系统,于 2021 年底开始相关统计工作,协助监管摸清家底。
搭建了覆盖全流程的业务系统,实现了对前台的商机储备、邀约、 报价、海外出单网络,中台的业务管理、风险累积、业务数据分析,到后台的合同流转、账务结算以及制度文件下载等工作流程的全覆盖,是行业领先的自动化、线上化业务处理系统。
348797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